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2
0
AI & Data

從RAG到EmoRAG:讓AI真正聽懂你的心聲系列 第 25

第25天:AI編程助手記憶系統設計:解決LLM健忘症問題(下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前言

多租戶架構(Multi-tenant Architecture)是一種基礎設施和數據管理策略,可以提升 AI 編程助手記憶系統的效率、隔離性與經濟性。

多租戶架構(Multi-tenant architecture)的概念與資料庫(Database)和 Schema 的差異,可以用以下方式來理解:


1. 多租戶架構 (Multi-tenant Architecture)

多租戶架構是一種軟體架構,指的是單一軟體實例能夠服務於多個獨立且隔離的客戶群體或組織

可以想像成一座大型公寓樓

  • 公寓樓: 這是單一軟體案例。所有租戶共享這棟樓的基礎設施(如土地、地基、電梯、網路連接等)。
  • 租戶: 每個住在公寓裡的人或家庭,他們是獨立客戶
  • 隔離: 每個租戶都住在獨立的單元裡,彼此看不到或存取對方的私人物品(數據)。

核心目標與優勢:

  1. 成本效益 (Cost Efficiency): 共享一套軟體和底層資源,能降低每個租戶的平均成本。
  2. 資源利用率 (Resource Utilization): 集中利用硬體資源,提高效率。
  3. 維護與部署 (Maintenance & Deployment): 只需維護、升級和部署一套軟體,管理更簡單。
  4. 數據隔離 (Data Isolation): 確保一個租戶的數據對其他租戶不可見且無法存取。

2. 資料庫 (Database) 與 Schema 的差異

在理解多租戶架構的實現方式時,了解 Database 和 Schema 的差異至關重要。

資料庫 (Database)

  • 概念層級: 最高層級的組織單位。它是一個獨立的容器,擁有自己的文件系統、使用者權限、配置參數和資源。
  • 物理隔離: 不同的 Database 通常意味著物理上的分界或強大的邏輯分界。即使在同一個資料庫伺服器上,不同的 Database 也是高度獨立的。
  • 例子: 在一個伺服器上,您可以有 SaaS_Prod_DBSaaS_Staging_DBTenant_A_DB

Schema (綱要/模式)

  • 概念層級: 資料庫內的邏輯組織單位。Schema 是一個容器,用於組織和包含資料庫物件(如表、視圖、函式等)。
  • 邏輯隔離: 不同的 Schema 共享同一個 Database 的底層資源和配置。它們主要用於邏輯上的劃分和權限管理
  • 例子:SaaS_Prod_DB 內,您可以有 public_schematenant_A_schematenant_B_schema

3. 三種多租戶實現模式中的差異

這兩種概念的差異直接決定了多租戶架構的三種主要實現模式:

實現模式 資料隔離方式 隔離層級 成本與營運
1. 隔離資料庫 (Separate Database) 每個租戶擁有自己的獨立 Database。 最強(物理/高度邏輯隔離)。 最高成本,但數據最安全,效能最穩定。
2. 獨立 Schema (Separate Schema) 所有租戶共享一個 Database,但每個租戶擁有自己的獨立 Schema(即一組表格)。 中等(邏輯隔離)。 中等成本,隔離性好於共享 Schema。
3. 共享 Schema (Shared Schema) 所有租戶共享一個 Database 和同一個 Schema(即同一組表格),透過在每張表格中新增 tenant_id 欄位來區分數據。 最低(應用程式層隔離)。 最低成本,但應用程式程式碼必須非常嚴謹,否則易造成數據外洩。

多租戶架構如何提升 AI 編程助手記憶系統

多租戶架構的引入,將您的記憶系統從服務於一個用戶或一個專案的能力,擴展為服務於多個獨立用戶或專案的能力,同時保持數據隔離。

1. 提升專案隔離(Project Isolation)與安全性

多租戶架構直接提供了多層次的隔離:

租戶級別隔離: 每個用戶或開發團隊(一個租戶)的所有記憶(包括工作記憶、長期記憶和偏好記憶)都通過 tenant_id 進行嚴格綁定。這確保了 Tenant A 無法查詢或存取 Tenant B 的代碼上下文、歷史對話或偏好建議。

防止記憶衝突: 解決了您提到的「忽略記憶一致性」的陷阱。例如,當 Tenant A 將 api_design 儲存為 'REST',而 Tenant B 將其儲存為 'GraphQL' 時,多租戶架構確保這兩個值在各自的邏輯記憶空間內獨立存在,徹底消除了跨通道衝突。

2. 優化成本效益與資源利用

這是多租戶架構的核心優勢,尤其對「長期記憶:持久化存儲」至關重要。

共享基礎設施: 您的 AI 記憶系統(無論是基於關係型數據庫、NoSQL 還是向量數據庫進行語義索引)只需部署一次,即可服務於數百個專案或團隊。

最大化利用率: 避免了「多實例部署」模式下為每個租戶獨立運行一個 Redis 實例或一個向量數據庫實例的高昂開銷。它將閒置租戶的資源釋放給活躍租戶,實現資源的動態分配。

線性擴展: 當新增一個租戶時,無需添加新的伺服器,只需在共享集群中分配一個新的邏輯記憶端點(如您文章中 Redis 提到的)。

3. 提升可管理性與部署效率

單一維護點: 對底層的記憶儲存(如 Redis/向量庫)進行版本升級、性能優化或定期清理時,只需在一個集群上執行操作,所有租戶都能立即受益,無需重複部署。

集中性能監控: 可以集中監控整個系統的檢索延遲、緩存命中率和內存使用等指標,更容易發現和解決性能瓶頸。

統一的檢查點系統: 實現「智能檢查點策略」。檢查點可以在租戶級別進行,但底層儲存共用,簡化了備份和恢復的複雜度。


上一篇
第24天:AI編程助手記憶系統設計:解決LLM健忘症問題(上)
下一篇
第26天:程式碼變更追蹤系統:解決擅自修改不告知問題(上)
系列文
從RAG到EmoRAG:讓AI真正聽懂你的心聲26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